我是鮑工,一名深耕于水電工程技術領域多年的工程師。一直以來,都懷揣著對技術創新的熱忱,渴望能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做出一番成績。這些年,我見證了行業里無數次的技術革新,也親身參與了許多項目的研發與推進。但誰能想到,一次看似遙不可及的夢想,竟讓我讓我登上了央視的舞臺?
2022年,一個看似普通的客戶需求,卻在我心中埋下了一顆夢想的種子。客戶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—— 實現葛洲壩門機的 “無人化”“全智能化”。聽到這個想法的瞬間,我腦海里就像被點燃了一把火,可隨之而來的,是數不清的疑問和迷茫。
那時候,全智能化門機對我們團隊來說,就像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。什么是全智能化?要達到什么程度?該從哪里開始?這些問題像一團亂麻,把我們的思緒纏得死死的。但心里有個聲音在說:“這是一個機會,能把想法變為實現的機會。” 盡管對“門機智能化”整體輪廓還不清晰,可我已經在腦海里無數次勾勒出它未來的樣子:全場景 “無人化”,只要調度一個指令,設備就能在整體設計框架下,自主感知規劃運算判斷有序運行。
聯絡會上鮑工做匯報但實現這個夢想談何容易。我們不僅要說服自己,還要面對來自內部和外部無數的質疑。有人說:“這根本不可能實現,就是天方夜譚。” 也有人質疑:“你們有這個技術實力嗎?別浪費時間和資源了。” 面對這些質疑,我心里也有過一絲動搖,但仍有不甘就這樣放棄,綜合設備運行原理等來說理論上是可以實現的。既然是有可能,內心告訴自己:“堅決不能放棄,一定要堅持下去。”
單靠頭腦中的簡單概念和理念遠遠不夠,我們必須要有可行的技術方案。我們了解到港口行業碼頭的橋吊操控、堆場作業和水平運輸等環節基本上無需工人現場操作,這種高度自動化的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性。但港口與電站的使用環境與作業工況完全不同,決定了自動化的技術無法通用。我們需弄清楚設備實際所使用環境條件,根據實際采集調研分析報告進行研究可實現程度及成本預算。好在這些年在各項目現場積累的經驗,讓我們對設備性能和工況非常熟悉,我們結合使用場景與流程,一點點梳理,慢慢地,那個模糊的輪廓開始變得清晰起來。
微特工程師們在項目現場
接下來的日子,團隊成員們心往一處想,勁往一處使,一頭扎進了研究中。有人負責數據采集,整日奔波在項目現場,收集最真實準確的數據;有人專注于算法分析,在項目現場對著電腦屏幕反復推演運算;還有人承擔起與外部專家溝通交流的重任,汲取各方的寶貴意見。大家分工明確,卻又緊密協作,每天的討論會上,思維的火花激烈碰撞,各種新奇的想法和解決方案不斷涌現。項目現場,大家常常一站就是一整天,汗水濕透了衣服,可沒人有半句怨言。這個過程痛苦又煎熬,從無到有,太多的不確定。每一個決策都可能影響項目的走向,每一次嘗試都可能失敗。但我們沒有一個人退縮,團隊成員彼此鼓勵、相互支持,既然無法避免這些困難,那就攜手直面它們。遇到問題就共同解決問題,一次不行就兩次,兩次不行就無數次。經過半年的實地調研,在團隊的共同努力下,我們成功突破了一個又一個難點,完成了第一份報告。我們用詳實的數據證明:智能門機不是天方夜譚。報告得到了內部以及外部專家一致的認可,項目正式通過。
葛洲壩智能門機項目工程師大合照
2024年4月,智能門機第一次下水,門機無人化全過程測試成功,實現了全場景 “無人化”“全智能化” !!!激動的心情無法用言語來表達。這一刻,所有的付出都得到了回報,所有的質疑都變成了掌聲。同年11 月,這份努力和成果得到了更大范圍的認可。葛洲壩智能門機被央視多次報道,相關新聞在黃金時段播出,畫面里,智能門機精準作業,高效運轉,展示著科技的力量。而我,也有幸登上了央視。我深知,這不僅是我個人的榮譽,更是整個團隊的榮耀。
回顧這段歷程,我心中充滿了感謝與感恩。感謝客戶提出的那個大膽想法,讓我們有了追逐夢想的機會;感謝團隊里每一個成員,在困難面前不離不棄,共同努力;也感謝那些質疑我們的人,是他們的質疑讓我們更加堅定,更加努力。人生很長,我們要永遠保持信念,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將發生。在科技發展的道路上,永遠不要給自己設限。因為每一個"不可能",都可能是下一個突破的起點。